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7:03:41
共分为8个展馆,分别是:古代活字,近代活字,当代活字,字体之美,古琴谱与活字的对话,活字迷宫与百家姓,活字体验互动,活字艺术衍生品。
他还和夏丏尊先生一起写了一系列辅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文章,每期一篇,从不间断。建国前,先后寓居过的知名人士有:学者、翻译家、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夏丏尊住3号,杨杏佛住5号,广西、江苏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冷遹住6号,辛亥元老袁希洛住9号,电影导演李萍倩住16号,音乐教育出版家王允住24号,竺可桢住26号,剧作家陈西禾与影星路明夫妇、电影皇后胡蝶住33号,开明书店经理章锡琛和古典文学家、史学家王伯祥,文学家江红蕉住35号,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、立法委员、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戴夏住39号,立法委员孙履平住46号,实业家、建国后上海市第一任副市长盛丕华和他的儿子盛康年住56号,翻译家、复旦大学教授祝世康住57号,开明书店编辑索非、作家巴金、上海法政学院教授许鸿飞住59号,上海法政学院教授骆道住62号,开明书店编辑、科普作家顾均正住63号,鲁迅夫人、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许广平和鲁迅之弟生物学家周建人住64号,上海法政学院教授王孝通住65号,国立音专教授陈昭文住69号,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首席检察官郭怀瑾住73号,立法委员刘光汉住82号,著名画家徐悲鸿住99号,上海美专和杭州国立艺专教授高乐宜住108号等。
后来汇编成书,由开明出版,如《文心》《文章讲话》《阅读与写作》等都是。1953年开明书店进行了公私合营,和青年出版社合并,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。东方图书馆收藏之富、之精,在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都名列第一,因此被称为东方第一图书馆。他后来还编过《妇女杂志》、《学生国学丛书》。后来不少青年如胡绳、丁玲、秦牧、彭子冈、徐盈等,都是在叶先生的指引下,走上文学创作或革命的道路的。
所以父辈们是在很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。为了开明书店的生存,周恩来同志在1946年通过胡绳转达给叶先生重要指示:请圣老尽力维持开明书店,维持《中学生》,在国民党统治越来越严酷的情况下,《中学生》多登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文章,还是可以在青年中起促使他们进步的作用。1932年一·二八淞沪战事爆发,闸北被战火笼罩叶家景云里居所中了猛烈的弹,三层门窗都不存了,墙上天花板上的粉饰也都震落下来。
其中,中文图书26.8万册。其座右铭文学为人生甚为有名。叶圣陶(1894—1988)原名绍钧,现代文学家、教育家、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。1946年,叶圣陶为开明书店二十周年写下堂堂开明人,俯仰两无愧的诗句,尽显圣老尽职尽伦、无愧于心的人生追求。
时事政治方面 ,他约请有关专家执笔,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和国家前途。开明书店及其出版机构以出版中小学课本及青少年读物出名,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,倡导新式思想和生活潮流,扶植新生作家宗旨下,赢得了青年之友的美称。
1941-1942年间,日本人在此废墟上盖起一所小学。26万多册中文书中,善本古籍有近5万册,海内外孤本和珍本多达574种5千余册。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在展览现场说,她爷爷从来没有要求孩子百分之百读什么书,一定要上什么学校,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面对社会的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。1923年,叶圣陶正式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当编辑,与顾颉刚一起编国文课本。
(周林)叶圣陶孙女叶小沫展览海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照,后排右一为叶圣陶,1911年冬叶圣陶与夫人胡墨林摄于甪直,1919年上海开明书店同仁参观联华影院时合影(前右者为叶圣陶),1946年叶圣陶对联《稻草人》,《儿童世界》1923年第5卷第1期倪焕之 《教育杂志》1928年第20卷第1期延伸阅读:叶圣陶的上海足迹◆商务印书馆地址:福州路446号叶圣陶早年在家乡从事小学教育,1915年到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小学任国文教员。商务印书馆是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,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福州路开业。在我们童年的时候,父亲也不给我们开列书单,不要求我们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,他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,关注我们的爱好和发展,在这些方面他和爷爷的做法几乎完全一样。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◆景云里地址:虹口区横浜路35弄11号景云里西通宝山路,东临多伦路,1927年叶圣陶搬至横滨路景云里11号居住,直至一·二八事变爆发。
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鲁迅、陈望道、茅盾、叶圣陶、冯雪峰、周建人、柔石等一大批名人居住在此。回忆编印过程,叶先生说,这部课本共有四百多篇课文,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,另一半是有依据的再创作,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,抄来的 ,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, 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,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。
作家萧军的居处门牌号不详。学校外墙上的商务印书馆学校外墙上的叶圣陶名言◆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地址:上海天通庵路190号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在1932年日军轰炸中得以幸存下来,是静安区目前仅存的商务印书馆旧址单体建筑,经修复后于2017年6月8日在天通庵路190号揭牌,成为静安区一处重要的文化纪念地和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品牌。
除了向爷爷学会了写作,在自己喜欢的科普、音乐、美术等许多方面都有作为,连爷爷都佩服他兴趣广,喜欢钻研的精神。叶圣陶是一代教育大家,但叶小沫说,她爷爷从来没有要求孩子百分之百读什么书,一定要上什么学校,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面对社会的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。2月1日日本浪人潜入东方图书馆纵火,大楼烧成断壁残垣,收藏的图书全部化为灰烬。【中华收藏网讯】7月14日,苏州美术馆举办俯仰两无愧——叶圣陶文献展,展览通过叶圣陶的手稿黑迹、日记、出版物、照片等一手文献资料,重新建构起在场的展览,营造出可触摸的历史在场,体悟以他为代表的那一代人在波澜壮阔之大潮中唯愿文教敷,遑顾心力悴的文化初心。)1946年开明书店成立二十周年时,叶圣陶特地撰写了纪念碑辞,内有 开明夙有风,思不出其位。这种灯散发出臭气,但不会被风吹灭。
宝山路403弄郑振铎当时居住的9号◆开明书店地址:福州路268号1926年8月1日,章锡琛、章锡珊兄弟创办开明书店,由夏丐尊、叶圣陶主持编务。此风永发扬,厥绩宜炳蔚。
鲁迅原住景云里23号,十一个月后迁住景云里17号。但是这还不够,小学生是儿童,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,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,使他们乐于阅读,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。
未厌书斋中,笃思好学、倾心文教、开明夙风、西南羁绪、涓泉归海、忆昔吾苏六大板块展现了圣老在峥嵘岁月中践行孟子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的君子之道。编辑部和发行所设在宝山路宝兴里9号郑振铎家。
底楼辟为商务印书馆职工俱乐部。声明: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,前后历时78年,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情况。左邻10号是周建人,11号半是沈雁冰(茅盾)、冯雪峰,后面是鲁迅的寓所。
此外,中外报章杂志也多有收藏。叶圣陶先生还在繁重的编刊工作中,抽出一年时间,编写了一部《开明国语课本》十二册,至今仍颇受读者好评。
还藏有5万多张照片、地图、图表和绘画。以是交勉焉,各致功一篑。
◆淮海坊(叶圣陶的朋友、同事多数住在此处)地址:淮海中路927弄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,1924年建,初名霞飞坊,1949年后改名淮海坊。已经成人的次子至诚只能睡在书桌上。
刊物还开辟专栏,刊登学生习作, 叶先生总是亲自为他们修改,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,凡是够得上水准的,就给以发表。叶圣陶先生1931年进开明书店,主编《中学生》杂志近二十年。当时反动派主管报刊的头子潘公展曾威胁叶先生,认为《中学生》谈政治过多 ,要求少登社会科学文字。接编《中学生》之后,他坚持既定的办刊方针,每期撰写《卷头言》,对读者的处世态度、学习态度、是非标准,都加以详细指导,尤为学校和家长称颂。
上海解放后,这里先后开办过工农速成中学、第三师范学校、幼儿师范学校、风华中学,现为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。6月24日被迫停刊,共出22号。
开明书店今夕对比福州路一到晚上,店铺都打烊了,就会出现一批摆地摊的,大多是卖书的,也有卖其他商品的。叶先生主编《中学生》期间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物质上的艰难自不待说,战争环境下经常受到日寇炮火的袭击和飞机狂轰滥炸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,尤其经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要胁和迫害。
叶老夫妇和次子至诚住前间,叶老的80岁老母住后间,长子至善夫妇和小孙子三午住亭子间。五卅运动初期(1925年6月)上海总工会旧址也在弄内,可惜虽尚存有部分当年房屋,但已多次修建,不复有原来面貌。
发表评论
留言: